士林夜市不止是一個觀光勝地,它也是很多人的青春回憶。剛上國中時很喜歡和朋友逛士林夜市。當時年紀小,零用錢不多,所以花每一分錢都必須精打細算。
士林夜市縱然再大,對我們而言是有「起點」和「終點」的。無論當天再餓,錢帶多少,士林夜市第一攤,總是衝向士林廟口的「蚵仔麵線+甜不辣」。正宗的蚵仔麵線除了蚵仔要鮮,麵線要分明,最重要的還要同時有蒜泥、辣椒、香菜三者的提味和配合,少了這三樣就不是道地的蚵仔麵線。
再來是甜不辣,一碗好吃的甜不辣,甜不辣要夠軟,要能吃出魚漿的鮮甜,豬血糕不能爛,不能糊,菜頭要煮得鬆軟鮮甜,再淋上一點宮牆磚瓦紅的甜不辣醬,鹹中帶甜帶微辣。最後,你以為甜不辣這樣就結束了嗎?吃完所有的料之後,向老闆要一碗湯這才是內行人的吃法。湯中混有一些甜不辣醬,配著煮出菜頭精華的鮮甜高湯一口喝下,無論冬天的廟口再冷,保證全身馬上溫暖如陽。沒錢的我們,常常是我點麵線,她點甜不辣,你一口我的麵,我一口你的湯,一種消費,兩種享受。
吃飽喝足的我們,兩個人,這時的夜市之旅才正式開始。然後我們就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這中間吃了什麼吃了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ending的甜點一定要來串「蕃茄糖葫蘆」。國中生那時,還不甚流行蕃茄夾黑梅的美味,我們只是一心一意的數著各家攤位誰家的糖葫蘆多了一顆,便宜五元。在偌大的夜市中,我們總能把「性價比」最高的那家給找到。
這是我們逛夜市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