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切高麗菜足足切掉一整天,一菜葉一菜葉掰下來清洗、瀝乾、切成細絲,阿嬤負責炒,火上一個大鍋子慢慢炒,濕軟下去的高麗菜慢慢推到鍋子周圍,新的倒入鍋子中間,重複此動作直到高麗菜軟糯濕爛。
除此之外還要準備花生粉、砂糖、豆芽菜、、香菜、雞蛋絲、焢肉、蝦仁、辣椒醬、紅蘿蔔絲、豆干絲、筍絲……每樣菜不能統一用一次性功夫全體到位製作完成,皆要一樣、一樣單獨製作很花時間費功夫。
小時吃潤餅覺得很是麻煩,有人喜歡一張薄皮包入大量食材,上頭嘴咬破一道開口,下頭同時皮破菜流滿手油膩,吃得很是狼狽。
如果用兩層潤餅加固,菜量少放,吃起來則淡淡然如嚼蠟,失去原本外韌內裡香熱口感濕脆油爛的痛快,不吃也罷。
兒時腦內菜譜的歸類,潤餅不是菜,也不是點心,獨樹一格,自成一派。
吃潤餅時須鬥智鬥勇帶點情感去拉扯,潤餅皮一口下去咬不斷,輕拉帶扯咬下後細細咀嚼,一時間也難分清嚼出的花生和細糖味能否將手中此物歸類於甜味點心,亦或臣服於濃濃肉香和咖哩高麗菜清爽又濃郁的口感,將之歸諸於一道菜。現今西方人知道酥脆爽口的春捲,但雪白皮薄筋道的潤餅所知甚少。
其實西方《牛津英語詞典》早將潤餅以popiah收錄,定義為a spring roll,一種春捲。
用雙手捧吃潤餅,圓形白蕾絲內含多少食物無人知曉,旁人不知你究竟包入多少內容物,只能從肉眼分辨潤餅有無露餡?是否太過乾癟?
包多包少其實並不重要,重要是食者是否喜歡?就算包入過量食材亦不要緊,關鍵是能容而不露,那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