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朋友Bob來台,我問曾在倫敦留學的Vivi姐該請他吃什麼比較能代表台灣滋味?Vivi姐想了想說:「請他來家裡吧,我作客家小炒請他吃!」
「客家小炒?那算台灣味嗎?」
「客家人不是台灣人嗎?維基百科說客家小炒發源於中國,中國百度卻說客家小炒是台灣菜;它就是一個經過戰亂、渡海、移民、墾荒,從儉樸油鹹香到現在已演化出自己個性的一道菜,它的歷史與滋味演變就跟台灣人一模一樣,怎麼不是台灣味?」
「咦,說得也對!」
客家小炒最有趣就是材料差不多,但一百家餐館就有一百種味道。魷魚來自阿根廷,豬肉、豆干還有蔥蒜辣椒芹菜來自農村,調味用的米酒、醬油、白胡椒或許本土生產或許東南亞進口,食材五湖四海,就跟台灣社會一樣充滿包容。
這一晚,Vivi姐一邊幫Bob倒茶一邊說:「那豆干外Q內嫩就像台灣人心很軟;魷魚用逆紋刀法切,炒過後依舊直挺不卷曲,就像客家人面對逆境依舊很硬頸;豬肉肥滋滋的就像台灣人情香濃到化不開。」
「那個,為什麼客家人的脖子很硬......?」小小餐桌上,大夥笑著從客家人聊到愛爾蘭人,從蘇格蘭威士忌講到金門高粱,從炸蚵嗲講到炸魚薯條,在歡笑聲中送走Bob後,Vivi姐說,管他是印度人還是英國人,只要把客家小炒用文化跟歡笑調味後炒一炒,都會變自己人,哈哈!來吧,Bob帶來的花茶好像很不錯,再陪Vivi姐喝一杯。
Vivi姐的客家小炒,用文化與歡笑調味。
客家小炒早就不只是客家人的菜,幾乎所有台式快炒店都能到這道菜。其實它不難,參考網路教學影片,準備圖中這些食材,炒一盤屬於自己的客家小炒,創造自己的故事,滋味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