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原住民多達16族,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與背景。即使如此,對於米食的熱愛也不輸給任何其他東亞民族,且有別於歐美國家的小麥文化圈。
米飯帶來的幸福感,相信許多無米不歡的米食主義者最能深刻體會的。
原住民傳統的米食料理,就是尊重米飯的原味。不須任何華麗的佐料,只需要品嘗美食的人們,張開你的大口,細細的品嘗米飯的原始的甜味。木桶中的蒸氣利用它的熱情軟化了糯米堅毅的外殼。起鍋時的香氣,越過無數個關卡進攻眾人的鼻腔,衝擊大家的嗅覺。即使身經百戰的美食家們,也會為了這原始的、海嘯般的米飯氣息所折服。
緊跟在香氣之後,糯米飯的真面目便在奔騰蒸氣的簇擁下顯露它的真面目。如同神轎出巡一般,族人們盛大迎接著糯米飯來杵臼面前。沒有經過接下來的打擊,糯米飯就無法成為能夠獨挑大樑的傳統美食—糯米糕,或者是眾人所熟悉的另一個身分—麻糬。
在杵與臼的包圍下,糯米飯不停的經歷了一次次的打擊。每次的打擊都使得糯米的型態不停的改變直到以最為彈牙、最有嚼勁的姿態顯現在眾人面前。「還不夠…」族人默默地說了一句話便又陷入了無聲的打擊樂中。直到米不再是米,直到飯不再是飯,一切都是如此柔軟且又Q彈,糯米糕完成了。
製作完成的糯米糕,本身就自帶著迷人的香氣。無須繁複的製作、無須任何的配菜。一塊糯米糕,就可以成為族人飽餐一頓的信仰。若想要食用不同的風味,大可加上少許的花生粉以及糖粉,更是風味絕佳,這就是台灣原住民的傳統美食—糯米糕。
以傳統杵臼來打擊糯米,使它的口感Q彈。
Q彈有勁的糯米糕起鍋了。
切割成一人份,這樣就有極至的飽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