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美食帝國,傳統小吃舉不勝舉。而知名的夜市小吃人人皆有口袋名單,臭豆腐、米血糕、大腸包小腸……,當然也包含了棺材板。
可能大家都聽過,但可能半數聽過的人都沒吃過,棺材板聽起來名稱嚇人,但實體模樣卻非常可口。台灣光復後美軍進入,而台鰻也跟這進駐了許多的西餐店。曾在西餐店實習的許六一先生後來突發奇想,發明了用雞肝等內臟所特製的內餡的棺材板。但當時取名為雞肝板,朋友認為吐司盒子挖控加上蓋子的模樣近似石板棺,許六一先生覺得有趣而改名為棺材板。
棺材板傳統的作法是將吐司磚由炸過後,挖開一面,而將雞肝、雞胗做成的傳統內陷倒入,再用剛剛挖開的吐司蓋蓋住。而現今為了符合現代人的口味以及追求,已經以雞肉、花枝等取代內臟,並且用奶油白醬作為內餡,有些店家求新求變,甚至有了甜的珍奶棺材板,樣式漸漸脫離了傳統。
很多次都在夜市看過,卻在高中時第一次嘗試。向老闆點了一份奶香雞肉棺材板,站在一旁目不轉睛盯著老闆熟練的一舉一動,這時飄著香卻又吃不著著實讓人難受。過了不久棺材板到手,沒多仔細觀察他獨特外觀便一口咬下,我只記得入口的奶香味不辜負他濃厚的香氣,雞肉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口感也很特別,外酥的麵包攪和著飽滿內餡,吃到後來我開始用手撕下麵包,沾取內餡再一口口吃下,和拿著香脆麵包沾取濃湯有一曲同工之效。只記得離開夜市之前,又回到了那家店鋪再點了一份棺材板,而至今回想起它的美味仍然難掩幸福。
奶香雞肉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