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到土魠魚羹,是剛來台南念書的前幾個月,同學帶我到麻豆市場吃土魠魚羹。土魠魚羹是一種看起來很平凡的食物,一晚羹湯用白碗裝著,畫面上普通的容易令人忽略,還記得那時候在學校適應不良的我,以為同學怎麼帶我吃這相貌平平的食物。
沒想到吃了一口後,心情都好了起來,那是一種既古早又實在的滋味,炸過的魚塊沉浸在微甜的羹湯中,咬下一口土魠魚,外酥內嫩,搭配清甜的大白菜,煮在一起後,蔬菜的甘味、香嫩的魚肉與順口的羹湯在嘴中流轉,只要吃下第一口就彷彿回到兒時的記憶裡,人來人往的市場中,總有這種令人感到幸福的滋味,而後會一口接一口,不禁讚嘆,土魠魚羹真是一種不同凡響的美食!
據說土魠魚之名,是由於在清朝時,來台的提督很喜歡吃,因此稱為「提督魚」,到了70年代安平港開港,漁獲量變得更加穩定,搭配當地民眾普遍偏愛的微甜羹湯,土魠魚羹因而大受歡迎。細問土魠魚羹的做法,老闆娘說,魚肉必須先將魚骨去除、切塊,再以鹽、糖、蒜頭攪拌入味後,沾粉油炸;而羹湯則需先將蒜頭爆香,加水和鹽、糖適當調味,加入白菜、勾芡,接著放入炸好的土魠魚塊,最後加上香菜點綴,就完成好吃的土魠魚羹了!
我想,土魠魚羹的做法以學生來說有些繁複,但也許對於熟練的市場媽媽們來說,煮出來的不只是傳承至今的技術,也是對顧客的一片用心。土魠魚羹成為了我回學校收假時必吃的當地美食,安慰了我學生時期在異地不安的心,回味無窮,因此,土魠魚羹是我一定要推薦的美食。
在市場吃到的第一碗土魠魚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