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又稱蠔、生蠔、海蠣,台灣等閩南語地區叫做「蚵仔」。台灣四面環海,在西部的沿海地區發展出特有的「養殖業」大批養殖蚵仔,台灣西岸嘉義地區的東石,有最大的海上養蚵場,有著「蚵之鄉」的美稱。在台灣幾乎隨處可以吃到又肥又大的蚵仔,在各大夜市中尤其如此,幾乎每個夜市都有烤生蠔、蚵仔煎、炸蚵捲、炸蚵嗲、蚵仔麵線可以供你任意選擇。其中,蚵嗲是外形有點像是橄欖球的一種炸物,蚵仔和豬肉絲在最中心,周圍填充高麗菜與韭菜等佐料,增加份量,最後在表層裹上一層麵粉漿,接著下去油炸。蚵嗲在台灣小吃中,與蚵仔煎和蚵捲並稱蚵仔三大料理,這三種料理都有類似的起源傳說,也都與鄭成功相關。1661年,來自福建的鄭成功軍隊,依計畫從臺南安平北方的鹿耳門溪口攻入台南,之後也採取圍城政策,逼使據地的荷蘭軍投降。因為當時軍糧米食甚為缺乏,在情非得已之下,使用蕃薯粉、水及現成撈獲蚵仔,進行裹粉油炸。這就是最常見的蚵嗲起源傳說。不過,也有資料指出,該菜餚小吃做法,實由福建移民攜至台灣。
瞧瞧這起司,給得真的超級有誠意,光是份量就足足佔有內餡的快1/3多了吧!不讓起司專美於前,蚵嗲的數量也不少顆呦!
不過邪惡程度怎麼也比不上這牽絲畫面,一拉起來,別說起司失控,我也要失控了!
起司雖然誘惑人,但原汁原味當然也不能少,認真來說它們家的蚵嗲還不錯,皮蠻脆的、內餡料也算飽,尤其是海鮮真的很新鮮。不曉得是不是調味方式,感覺整體滋味跟面蚵嗲吃來有那麼一些不同,少了起司,胡椒的香氣更是加倍濃郁,而高麗菜帶來了不少爽脆口感與清甜,就算不沾醬,鹹香氣味也很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