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的「粄」是指以米為原料製作的米食,意同閩南語的「粿」,「水粄」便是客家人的碗粿,但直到我踏出山城苗栗後,才發覺「水粄」這個名詞對於其他地區的人有多麼陌生;有的稱為客家碗粿,有的則認為甜粄才是水粄,鹹口味則叫作鹹碗粿或鹹粿,甚至部分客家地區的人只認識碗粿,而不知道有水粄。
客家人的水粄有兩大特色,第一,有添加紅糖的甜口味水粄,閩南碗粿是沒有甜口的;第二,鹹口味水粄製作過程中不調味也沒有餡料,是米漿蒸熟成白色的粄後,才放上另外炒製的配料並淋上醬油,鹹香味十足。
從小成長於苗栗市,小時候我時常將水粄當做點心吃,南苗菜市場的水粄個頭小但配料不馬虎,有韭菜、蝦米、菜圃等;傍晚時分,遠遠聽到「水粄捏呀~」的喇叭聲就要拿起前包往外衝,才來的及攔下騎三輪車的水粄阿姨,儘管配料只有韭菜炒豆乾,但只要加一勺阿姨的自製辣油就是絕頂美味。靠進線政府的福利中心,下午才出攤的水粄攤,切成一塊塊方形,直地比起水粄阿姨的要紮實些,現在已經跑到鐵路旁開店了。
現在大家認知的水粄,大約是桃園地區,配料是香菇與菜圃,淋上蒜味油膏的客家碗粿,但請遊客們有機會一定要到苗栗的菜市場,用客家話跟攤販買一個水粄,品嘗一下苗栗客家人特有的風味。
三義菜市場賣的甜味水粄
會到我家附近叫賣的水粄阿姨製作的鹹味水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