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瀏覽
圓滿的人生滋味-哈瑪星碗粿枝

用叉子沿著碗壁輕輕畫過碗粿,畫出一個圓,讓自製鹹香醬汁穿透縫隙間,將整個碗粿浸潤其中。濃厚的米漿香氣飄散開來,湯匙輕舀鋪滿油蔥酥和肉塊及蛋黃的內部,順著喉間滑下,餡料和綿密口感交織,這份入味,入的是人生滋味。

不久前,我因病進行了角膜移植手術,住院期間,我對母親說:「突然好想吃碗粿啊。」朋友聽聞後特地帶了碗粿來探病,醫院病床上,我興奮的瞇起眼睛,用殘存微薄視力辨認眼前模糊景物,竹籤輕戳,紮實軟Q的碗粿竟整個自碗中叉起。

舉起竹籤上的渾圓,我們都笑開了,這也是我術後第一次微笑。

出院後,我和母親又去吃了碗粿。

「哈瑪星碗粿枝」是在地的老店,早期是阿公挑著傳統竹籠沿街叫賣,而今已是傳到第四代了。問起這些年來是否有什麼特殊之處?店家停下忙碌的雙手,思索片刻,笑說:「沒什麼特別不同吧,就這樣子。」

沒有特別的,日復一日的將生活過好。從過去到現在,傳承代間的不僅是做食的技巧,更是種理念,如常的平淡就是幸福和美好。一碗碗粿,一碗圓滿,將往日時光磨成粉輕輕攪拌成糊,蒸籠裡炊煙裊裊而上,飄香四溢,讓舊事餘韻輕輕迴盪生命之間。

比起從前,我失去了部分的自己,卻也獲得新的眼睛,像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自我眼中到我心中,也有一個圓,這份圓滿是由陌生人的善意所贈,用溫暖畫成,於是開始重新認真生活,帶領自己重新認識生命,重新認同這塊土地。

嘴裡嚼著始終不變的古早味,新的路程,自現在開始。

用一段好時光,溫一碗歲月綿長。

去哪兒吃推薦
地區 高雄市
地點 高雄市鼓山區鼓元街59號-哈瑪星碗粿枝
特色 現今的高雄市鼓山區西子灣一帶,日據時期為填海造陸後之鐵路濱線所在,亦被此地居民稱為「哈瑪星」。做為當時的港口要道和市政中心,此地曾有過繁華,當市區重心逐漸東移後,這裡也漸漸沉寂。然而,沉寂並不代表消沉,只是褪去鮮明亮麗的外衣,靜靜的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哈瑪星碗粿枝」作為在地一甲子的老店,見證過數十年前的風華,也見過繁華落盡的平淡。而近年來地方化文史再造的興起和旗津區觀光的盛行,「哈瑪星」又慢慢的回到世人眼前。

書寫歷史興衰,如同行走人生各個階段,但無論起或落,來吃碗粿吧。碗粿總是不會變的,老味道讓人回想起過去的悠悠歲月。這一份在地美味,配著鹹鹹的海風,緬懷往日時光,值得再三回味。

「哈瑪星碗粿枝」除了販賣碗粿以外,沒有其他五花八門的複雜菜單,數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專注對待,如同李國修曾說過:「人,一輩子只要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種堪稱「一生懸命」的職人精神,在這個哈瑪星不起眼的街角重現。
品項 僅販賣碗粿和味增湯兩種品項。
味增湯使用柴魚高湯熬煮,並添加豆腐和柴魚片及蔥花,十分簡單清甜。
碗粿內有香菇、蛋黃、肉塊和油蔥,加以店家自製的醬油膏,整體味道吃來濃厚而不死鹹,其中所有配角也都能發揮出本身特色,組成最平凡卻動人的美味。
其他 米是台灣人的主食,而米食變化的料理更是台灣自古以來老祖宗的創意展現,碗粿亦是其中著名的台灣小吃。碗粿一般而言可分為甜鹹兩種,甜碗粿是在米漿中添加糖下去蒸熟,而鹹碗粿則較近似坊間市面常見的口味,此處提供鹹碗粿的自製方法如下:

使用材料:
在來米、香菇、豬絞肉、蝦米、鹹蛋黃、油蔥酥、蘿蔔乾或菜脯、醬油。

簡單步驟:
1.將材料(香菇、豬絞肉、蝦米、鹹蛋黃、蘿蔔乾或菜脯)切成小塊後放入鍋中快炒並加入些許醬油或鹽巴調味,最後起鍋前再加入油蔥酥稍微拌勻。
2.在來米洗淨後以水浸泡4小時以上,浸泡後瀝乾加入冷水以果汁機或攪拌機打成米漿(米和水比例約1:2)。
3.將製成的米漿過濾後倒入另一湯鍋,轉中火加熱攪拌,使其糊化成為稠狀(米漿和滾水比例約1:1)。
4.將已完成的粉糊倒入碗中,約七分滿,另外將步驟1炒好的餡料取出,一併放入碗中(可隨個人喜好增減分量,可放於碗底或上方)。
5.將成品放入蒸籠或蒸盤,約蒸20-30分鐘即可,若無法確定是否已蒸熟,可插入筷子看看是否有粉糊沾黏,若有則表示尚未熟透。
6.好吃的碗粿完成!

事實上,自製碗粿並不容易,時間工序都相當長而繁複(在來米需浸泡數小時以上,且須另製成餡料備用),且自家製作的碗粿畢竟難以複製出老店的原汁原味,但能隨心所欲的添加喜好的餡料和份量,米和水比例亦能隨個人口味自行調整碗粿的Q硬度,故而也有「客製化」效果,且人在外地也能藉此懷舊美食來療癒自身稍減部分思鄉之苦。

想念家鄉的你,來碗碗粿吧!喜歡台灣的你,也來碗碗粿吧!相信你和我一樣,吃了就會愛上它,讓碗粿成為記憶中銘刻的一部份,溫存著美好。

碗粿內部,所有的餡料都經過精心處理,肉塊大而不澀,蛋黃鹹香,香菇和油蔥將米漿香氣昇華,混以店家自製的醬汁,堪稱經典美味。



從最早期的沿街販售、路邊小攤最後變成店面,現今用餐空間也變得更為寬敞。經歷過歲月變化,好味道依然飄香一甲子不變,而當初擺攤的攤位現在也還放在騎樓呢!室內從環境布置和用餐器物間仍四處可見懷舊和過去風貌。



光看照片內的碗粿色澤就足夠令人食指大動,店家選擇現今已少見的竹籠來存放碗粿,是不忘本的態度也是古早味精神展現。吃碗粿,吃的不就是這份代代相傳的古意嗎?美味,就來自於心的溫度。



碗粿一碗碗堆疊著美味,這木盤和竹籠一樣,也是店家的鎮店傳家之寶呢!每一份碗粿都是當天現做,碗粿上的淡淡刻痕是為了幫助客人方便切割食用。



來碗碗粿配上味增清湯,單純又爽口,日式味增湯和台式碗粿同樣清甜美味,搭配起來意外的和諧,也許這就像是台灣獨特的包容精神,美食是,人亦如此。



投票給我 下一則作品 回作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