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苔目,一項被眾人誤寫已久的客家米食,是早期農家的小確幸,更是爸爸小 時候的回憶。米篩目,因閩南語篩子音似「米苔」而於台灣坊間常稱作米苔目。 如此富有客家農村色彩的傳統美食,到了台北這匆忙而快速的都市,就算是再忙 再累的都市人,都無法抵擋那美味的招喚。
選用本土在來米與番薯粉均勻和成的米糰,放置於米篩版上來回搓揉,穿越過 版上一個個細細小孔,形成一條條圓柱狀米粉條。頭尾細長,中間微胖,在那穿 過篩版的瞬間,毫不遲疑地進入滾燙熱水。在這等待的時刻,老闆可是一刻都不 能閒著,祖傳湯頭加入肉末、蝦米、紅蔥頭、少許當季蔬菜等配料,最後加入主 角米篩目,在不到五分鐘的功夫,招牌湯米篩目上桌了。這是爸爸小時候最愛的 滋味,那帶點些許彈牙又順口的勁,和香醇湯頭是每天期待的美味時刻。
直到有一天,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一車的家具載走了爸爸對於該店美味的記 憶,之後重回舊地便得知老闆退休了。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年對於那種滋味始終 不放棄的爸爸,經過他多年探詢,品嘗過數十家以上米篩目,終於在士東市場找 回了當年的記憶。這次爸爸帶著阿公和我,一同享受當年那兒時的滋味,並述說 著這段故事。
如此充滿台灣味的小吃,不只是一般美食,更是充滿記憶的味道。如果外國友 人來訪,這將會是一場味蕾與人情味的衝擊,從台灣早年傳統米食到含有在地故 事的美味,同時和米篩目來場不可言喻的邂逅。雖然配料不同,但仍保有爸爸兒時的味道
雖然配料不同,但仍保有爸爸兒時的味道
油豆腐
腮邊肉
經典台灣庶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