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醬是我在東京出差認識的女孩,她是個美食主義者,也喜歡大江南北的料理,回台之前特別拉我去成田機場附近的鰻魚老店川豊打牙祭,看我被殺鰻師傅的刀功和鰻魚飯的焦香甜蜜收服,很高興自己做了一次成功國民外交。
日本人用鰻魚飯交國際朋友,我這台灣人也端出好料,咪咪醬一來就帶她去大嗑大來小館的冠軍滷肉飯,席間我們兩個女子在旁人的側目下連吃三碗,憑藉的就是老闆娘的保證:吃不胖,因為她家的滷肉醬汁經過炒、炸、滷等步驟之外,還多了一道蒸的工序解油膩,綿密細緻的松坂豬與豬前腿肉末,混合酥脆的紅蔥頭香氣,與些微冰糖搭配後的甘味,讓咪咪醬成為台灣滷肉飯的忠實粉絲。
如同鰻魚飯是名古屋經典,可在東京、大阪等地也能吃到,這種得益於交通便利,地方美食北漂南移也是台灣現狀,當我帶著咪咪醬連趕三攤,吃過圓環三元號、北投矮仔財之後,她如所有外國人滿頭問號,為什麼滷肉飯長相不一樣?
其實我這台灣人至今也沒搞清楚,就像我不明白台灣滷肉飯跟大陸山東有什麼關係,當然,擁護滷肉飯來自山東的說法也有,全賴各自解讀。為了怕咪咪醬將來去南部傻傻的說要滷肉飯,然後上來一碗整塊五花肉,臨別特別叮嚀她,滷肉飯是北部說法,南部要稱為肉燥飯,帶皮切丁與絞肉做法都有,會使用豬頸、豬頰肉、五花、後腿等部位,肥瘦與醬汁滷煮比例是各家秘方,得一家家嚐。至於爌肉,那又是另外一則故事了。至於什麼是台灣味代表?百家爭鳴的滷肉飯當仁不讓。
猜猜這碗是叫滷肉飯還是肉燥飯?答案揭曉,它來自高雄黃家肉燥飯老店,當然是肉燥飯囉。
不管南北,要料理出油香濕潤的滷肉飯,都得花上數小時的熬煮功夫才算到位。
看到這一大塊讓人流口水的五花肉沒?北部叫爌肉飯,南部叫滷(或魯)肉飯,別轉暈了。
大來小館的滷肉飯多了一道蒸的工序解油膩,可以大啖三碗不怕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