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為人知的擂茶,約莫是戰後從廣東省移民來的客家人,將擂缽、擂棍和擂茶的文化,漂洋過海來到台灣。之後在政府一連串觀光計畫推波助瀾下,北埔鄉順勢發展成為擂茶重鎮。
位於北埔老街的「天水茶房」是一間古色古香的木造古厝,門口前擺放復古式腳踏車,將搭載我們穿梭超過一甲子的懷舊歲月。輕輕推開門扉,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木頭香與茶香,牆壁上掛著泛黃的景點照片,綿綿訴說著充滿歷史底蘊的老街故事,而古時農具的陳列擺放,也憑添不少古意,彷彿置身當時的年代。
重頭戲莫過於擂茶的DIY,首先將傳統材料包括綠茶葉、花生、南瓜子、黑芝麻、白芝麻這幾味,置入特製的擂缽中,用擂棍慢慢擂出油成泥狀,擂茶的過程須使用雙手力量持續研磨,煞費苦心,不禁讓人聯想起過去客家人因為戰亂、在外做客等物質匱乏的艱困環境下,將家中五穀雜糧炒熟與少許茶葉置於擂缽中慢慢研磨成美食,盛情款待貴賓,或是窮困人家作為日常的主食。
接著加入茶湯數回均勻攪拌至濃稠樣貌,搭配玄米即可食用。這碗擂茶兼具日式抹茶香及花生、南瓜子、芝麻等濃郁香味,豐富多層次又清新,加上充滿嚼勁的玄米,滿滿幸福感瞬間湧流心中。
最想推薦全球人士的台灣味,就是充滿客家風情的北埔擂茶,除了美味,也將客家人熱情的好客精神與刻骨耐勞的性情,在「擂」茶的過程中慢慢傳遞出去。
古色古香的天水茶房
充滿古韻的環境
擂茶的材料包括綠茶葉、花生、南瓜子、黑芝麻、白芝麻和擂缽、擂棍等工具
擂茶DIY
香濃好喝的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