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瀏覽
潤餅由來

潤餅卷,又稱潤餅、嫩餅菜、薄餅,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春捲
古代潤餅的餡料為「五辛」,指葱、蒜、韭菜、香菜、油菜,性辛溫無毒、可保養五臟助消化,在春季食用可袪除體內寒氣;但因五辛味道辛辣,難以入口,於是後來發展以麵餅包裹五辛成為春餅來食用,春餅也就成了潤餅和春卷的前身。
1.介之推與晉文公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飢餓,介之推割自己的大腿肉給重耳吃,讓他免於飢餓。多年後重新掌權,為了感念介之推,打算冊封他,可是介之推不願意做官、避不下山,晉文公一怒之下放火燒山意外燒死他。懊悔不已的晉文公設立「寒食節」,規定此節不可生火煮食,清明吃潤餅的習俗,也隨晉代中原人士大舉南遷,進一步傳到台灣。
2.唐朝
有立春吃春捲的習俗。杜甫就有句詩道:「春日春盤細生菜」,《四時寶鏡》稱:「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
3.元代
在元代已包餡油炸的春卷,「卷煎餅」有記載:「攤薄煎餅,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蓮肉、干柿、熟藕、銀杏、熟栗、芭欖仁,以上除栗黃片切外皆細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薑末、鹽、蔥調和作餡,捲入煎餅,油焯過。」
4.民間傳說
潤餅由明代進士蔡復一的夫人李氏首創,相傳夫人因為蔡復一公務繁忙,無暇用餐,特意為他製作,可以邊辦公邊享用,因「潤餅」是蔡夫人所創,所以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5.南北口味大不同
南部喜歡先將潤餅裡食材炒過在包,選用肉類以香腸和滷肉為主,另外在加上麵條也是南部特有。
北部蔬菜多為燙熟或蒸熟,肉類以紅糟肉為大多,有些還會加上蛋酥增加口感。

去哪兒吃推薦
地區 臺北市
地點 台北市北投區新市街63號(北投市場)
特色 手工潤餅皮中加入全麥粒,筋性十足、Q彈有勁,咀嚼中還帶有麥香
品項 全麥原味潤餅、原味沙拉
其他





投票給我 下一則作品 回作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