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台灣美食文化,許多人想必會先想到臭豆腐、鴨血或者棺材板。然而,這些真的能代表台灣嗎?我想未必。在這座小島上,每走五十公尺未必能遇到一間臭豆腐店,但五十公尺內肯定會看到便利店。正如同我的大學教授劉教授所說:「許多人看到外國人來台,就會問他吃過臭豆腐沒。」這是一個很愚蠢的問題,甚麼時候臭豆腐能代表台灣?
那麼,甚麼才是台灣美食呢?我想只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便利店能代表。或許有人看到這就覺得便利店很不健康、很難吃云云。但是要告訴各位的是便利店的每項產品都經過精算與設計,它的口味就是普羅大眾的口味、它的價格就是普羅大眾的價格。然而,不只如此,就村田沙耶香在《便利店人間》一書中提到,每間便利店進的貨都不一樣、主打商品也不同、依據顧客及附近周圍的店家還會推出不同折扣。這是種專業。
至於難吃的說法,我並不認同。知名戲劇家蘇老師曾說過:「便利店的義大利麵比外頭八成的店家做得更道地,頗具義大利風味。」這句話並不是打算讓各位產生訴諸權威的謬誤,而是告訴各位便利店的產品比刻板印象中想的更加用心。
卡西勒在《人論》藝術篇中提到,所謂的藝術並不僅是情感的宣洩、對前人的模仿,更是對藝術本身的再解釋。便利店這種不斷進步、向前的作法,不正是藝術的再解釋嗎?這麼頗具藝術感的作法,我想大家不應該詬病,而是該肅然起敬才對吧?
最符合台灣人口味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