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炸魚炸蝦和沾醬的才是鍋燒意麵吧!」是我心中的奇異偏執。
其實,我並非從小就喜歡鍋燒意麵的台南人。
在四季如夏的城市,沒有冷氣的店裡,吃著充滿五顏六色加工火鍋料的滾水湯麵,實在不會是太好的印象。
「為什麼鍋燒意麵仍然那麼受歡迎?」一直在意著這個問題,直到長大後吃到舊城中才有的鍋燒意麵。
清爽甘甜的柴魚湯頭、恰好半熟的蛋、配料是炸魚或炸蝦,和一碟酸甜解膩的醬汁。醬汁由醬油、白醋、薑汁調和而成,有些店家是送上調好的醬碟;有些則是客人自行調製。
我偏好的吃法是,首先喝一口鮮美的湯,夾起沾著蔥花的金黃麵條,再小心翼翼的戳破蛋黃,讓麵沾上蛋汁,接著夾起吸飽湯頭的炸魚塊,沾上醬汁,入口時首先聞到薑的清香,接著是開胃的醋酸,和薄醬油的鮮味。
當湯頭煮得好時,青菜和蛋白這些食材僅僅水煮,滋味也美得和炸過的麵條和魚蝦一樣閃閃發光。每當沉浸在鍋燒意麵的美味中時,總又憂心這樣的店家將會越來越少。仔細想想,為什麼小時候卻不覺得鍋燒意麵美味?售價相似,有簡便快速的材料能 用,又何必熬煮湯頭、挑刺去殼、調粉裹麵、炸魚炸蝦,再奉上一碟特調醬汁?究竟是何時開始,大部份的鍋燒意麵變成現今樣貌的,在未來,又會有多少人記得炸魚和醬汁呢?想到這裡,就想大聲吶喊「請來吃吃看有炸魚炸蝦的鍋燒意麵吧!吃完喜歡的話請告訴更多人有這樣的鍋燒意麵吧!」
友愛街113號,加了雙份炸魚和炸蝦的鍋燒意麵。
國華街三段178,薑、醋、醬油沾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