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館旁的幽靜巷弄,徐家刈包用美味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人群。每次經過,我總想起和他一起吃刈包的畫面。他是僑胞,移居國外許久,逢年過節回台灣時,他必約我到這裡報到,就像打卡點名,一次也不忘。他說,吃著道地的家鄉味,就像他沒離開過家,也彷彿他們家從來沒有離開台灣。
這裡除了販賣罕見的燻茶口味,最特別為用鹹菜取代酸菜,口感近似於梅干扣肉,香氣更佳,嚼來也更添層次。老闆娘會貼心詢問客人所需肥瘦程度,瘦肉有瘦而不柴的口感,肥肉能滿足愛油花的人,同時也能提供肥瘦適中的客製化選擇。嘴裡吃著刈包,實際上也是吃著滿滿的人情味。
招牌的焢肉加起司,體現出傳統和新潮的交錯,輕輕咬下,齒間盡是馥郁濃香。店家手工製作的白麵皮,看似平凡卻越嚼越香,如同在社會打滾多年的我們,歷經萬般仍能不改初心;焢肉通透滑嫩,醬汁浸透其中,彷彿浸透了人間百味,每口都是回甘的人生;綴以花生粉提味,如小螺絲釘雖不起眼卻又不可或缺;再加上起司,讓小巧思帶來生活中會心一笑的改變。即使製作過程繁複,所有步驟和原則都不馬虎,終能昇華成甜美的果實,成就刈包最好的樣子,就像汗水奮鬥後所凝結成生命最美的風貌。無論是出外打拚的遊子或來台的外國朋友,都能到此透過品嘗刈包體驗台灣獨特風情,感受鹹甜交雜的豐盈人生。
揮手告別,臨走前,他不忘打包些許單品帶走。讓美味和感動迴盪在舌尖心間久久不散,就像遠渡重洋的愛與思念一樣。
我相信,距離我們下次相見時間,不會太長。
滿滿紮實的餡料,可以體會滿滿的愛與感動。
巷弄內鬧中取靜的店面,簡單又用心布置。
牆面掛滿媒體報導,可見店家名氣和輝煌。
以刈包為主的菜單,葷素大小各口味均有。
最簡單的組合內隱藏不變最難忘的美味。